密云风水_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

admin04-104

密云风水,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

康熙在位时,胤祥没有爵位。与其年龄相仿的老九胤禟、老十胤䄉、十二阿哥胤祹、老十四胤禵,都有爵位,单单就他没有。

但雍正继位后,嘉奖拥立功臣,胤祥却像坐飞机一样。从“光头阿哥”直升铁帽子王。

仅从这一点便不难看出,雍正与胤祥的关系好到了什么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爱屋及乌,不单单只是器重胤祥,连胤祥的几个儿子也很器重。

胤祥续齿的儿子有九个。除了四个幼年夭折的外,其余五子的爵位都属于破格册封。

其中,长子弘昌是侧室子,也就是侧福晋生的儿子。地位高于庶子,但低于嫡子,没有王位继承权。

按例,弘昌这样的出身只能封镇国将军。但雍正、乾隆父子俩器重胤祥,硬是破例给弘历昌拔高了四级,封贝勒爵位。

三子弘暾为嫡子,是原本的怡亲王继承人。但十九岁时病死,未能袭爵。

按理说,人死如灯灭。既然人已经死了,那就翻篇了。但雍正念在胤祥的功劳,还是追封了弘暾为贝勒。并且,雍正为了不让弘暾这一支绝嗣。还给他安排了继子,继承其贝勒爵位。

四子叫弘晈,也是嫡子。弘暾死后,原本应该轮到弘晈袭爵。但因为雍正和胤祥都更中意老七弘晓,所以弘晈没能继位。

不过,雍正也并没有亏弘晈。胤祥死后,弘晓袭怡亲王爵位。弘晈破例,封宁郡王。

六子叫弘昑,早年病死。他与弘暾一样,也是侧室子。但雍正为了嘉奖胤祥的功劳,也破格封其为贝勒。

七子叫弘晓,他就是二代怡亲王。

众所周知,有清一朝,爵位控制极其严格。

雍正自己的儿子,老三弘时因种种原因,没有爵位,老六弘曕过继位果亲王胤礼,也就是个郡王。然而胤祥的五个儿子,一个袭铁帽子亲王,一个封郡王,三个封贝勒爷,全部是皇子待遇,实属夸张。

按理说,雍正如此抬爱,胤祥的儿子们应该感激涕零才对。然而,除了过早病死的弘暾和弘昑外,成年的弘昌、弘晈、弘晓,全部都与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晳有交往。三兄弟都是作死小能手。

其中,弘昌是最混不吝的一个。很早时就与弘晳打得火热。后来更是与弘晳一起搞秘密小团伙,把胤祥气的要死。

为避免儿子坑自己,胤祥一狠心,直接一封奏折报给雍正,说弘昌“不知率教”。请求雍正将其圈禁在家。

雍正为了避免弘昌坑胤祥,便同意了。

直到胤祥病死后,雍正才将弘昌释放。

然而,弘昌被放出来后,还是死不悔改,继续跟弘晳勾搭。这一下,终于搞出了事。

【雍正皇帝制曰】封弘皙和硕理亲王

乾隆继位后,“弘晳逆案”爆发。

作为此事件的主谋,弘皙被革去亲王爵位。

密云风水_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

作为参与者,弘昌被革除贝勒爵位,并被乾隆下旨,永不叙用。

由于弘昌有黑历史,所以他的子孙后来混得都不好。除了长子永喧过继给弘暾,捞了个爵位外,其余子孙都是早早沦为闲散宗室。

弘晈和弘晓的情况稍好,乾隆看在雍正的面子上,没有动他们的爵位。

但因为他们也卷入了“弘晳逆案”,丧失了乾隆的信任。也是早早靠边站了。

事后,弘晈的精神备受打击,从此主动远离政治,专心于在家以养菊自娱。

弘晓也一样,为了避嫌,只得远离政治。

作为铁帽子亲王,他只担任过正白旗汉军都统等不重要的闲差,与当年其父胤祥担任的一系列位高权重的职务相比,不值一提。可谓在政治上毫无建树。

由于无可事事,弘晓便把精力全部放在了文学创作和收藏典籍方面。

坊间曾有传闻,说《红楼梦》中北静王的原型就是二代怡亲王弘晓。

还有说《红楼梦》的作者就是弘晓。

这方面的说法很多,有些是谣传。但有些也并非空穴来风。

总体而言,弘晓虽然政坛失意,但却在收藏届和文学方面颇有建树。也算是知名的收藏家和诗人。

乾隆四十三年,弘晓病死。

他有九个儿子,其中五个夭折,一个过继给了三哥弘暾。

余下的三个儿子中,长子永杭是嫡子,是原本拟定的继承人,但因死在了弘晓之前,因而怡亲王爵位便传给了次子永琅。

弘晓的三儿子永迈就没这么好运了。他只捞了个三等辅国将军。这个爵位,仅相当于正二品官员待遇。

从弘晓儿子们的爵位待遇可以看出,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胤祥的死,以及胤祥三个儿子的作死。到了乾隆时期,胤祥一脉在朝内的地位一落千丈。

嘉庆四年,第三代怡亲王永琅病死。

由于当时他的几个儿子都死了,所以怡亲王爵位也就顺延给了他的长孙奕勋。

奕勋和爷爷永琅一样,政治上毫无建树。一辈子基本就是混吃等死。

不过,奕勋的儿子很争气。

奕勋有七个儿子,除长子载坊、次子载垣先后袭怡亲王爵位外(先是载坊袭爵,后因为病死且无子,便又传给了载垣),其余几个儿子都只是三等辅国将军。

怡亲王一系传到此时,可谓风光彻底不在。

但好在第六代怡亲王载垣很争气,在政治上颇有建树。

道光在位时,载垣历任御前大臣、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等重要职务。

道光病死前,委托他为咸丰的顾命大臣。

咸丰病死前,又让他给同治做顾命大臣。

连着两朝都是顾命大臣,可以说,胤祥一脉自弘晓在乾隆时期 *** 靠边站开始算起,传到载垣这一代,一百多,总算是翻身了。

但是,载垣的运气也是极差。给同治做顾命大臣还不到一年,他就碰上了“辛酉政变”。

其实,他并没有做错什么。咸丰交给他的任务就是制衡两宫太后。

只不过,政治就是如此的血淋淋。

1861年,慈禧和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宫廷政变,打倒了载垣、肃顺等顾命八大臣。

为了报复载垣,慈禧将其革职夺爵,赐自尽而死。

胤祥一系在好不容易翻身后,又被两宫太后给一巴掌拍死。

此后三年,由于两宫太后一直都没有任命新的怡亲王。

怡亲王爵位等于是变相的被废除了。

直到1864年,估计因为太平天国覆灭,清 *** 要找理由庆祝。慈禧这才以载敦 *** 太平天国有功为由,任命其为第七代怡亲王。

(载敦)

这个载敦,是弘晈的嫡系玄孙。被册封为怡亲王之前,原本是镇国公(由宁郡王逐代降爵为国公),常年担任闲职。

慈禧让他当铁帽子王,还说是因为有军功才册封的,明显是扯蛋,有意在抬举他。

既然慈禧如此厚爱,载敦后来自然也是唯慈禧马首是瞻。

后来,在慈禧的提拔下,载敦历任查内七仓大臣、查城大臣、专 *** 大臣、阅兵大臣、圆明园八旗印匙等多个军政要职。

胤祥家族因载垣一支在“辛酉政变”中被慈禧打趴在地后,再次得到重用。

光绪十六年,载敦病死。

次年,载敦长子溥静成为第八代怡亲王。

这个溥静也是个作死小能手。

光绪二十六年,京城闹义和团。端亲王载漪拍慈禧马屁,扬言大清可以利用义和团驱逐洋鬼子。深得慈禧重用。

溥静见机,也在一旁附和,讨慈禧欢心。

结果,义和团越闹越大,变得不可收拾。

等到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出逃后,溥静这些投机分子就遭了殃。

1900年,溥静被慈禧当作替罪羊逮捕,之后又遭圈禁。同一年,莫名其妙的死了。

溥静死后,怡亲王爵位转承给了他弟弟的儿子毓麒。

毓麒生于1900年,袭爵时才一岁。所以清末的所有大小事件,他都没有参与,躲过了所有劫难。

而且,由于他活到了1948年。

所以毓麒也就是最后一任怡亲王。

纵观怡王府的兴衰,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一朝天子一朝臣。别看怡亲王是铁帽子亲王,别看雍正很器重胤祥,别看雍正临死前还特意留下遗诏,让后世皇帝都善待胤祥一脉。

但前朝皇帝哪管得了后世子孙?后世皇帝又怎么可能不打折扣的遵循祖训?

随着时间推移,胤祥一脉与皇帝的血缘关系日渐疏远后,胤祥的后代也朝中的影响力也就日落西山,不怎么风光了。

密云风水_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

如何设计更吸睛?

如果说一楼有什么吸引大家的地方,可能除了方便就是附带的院子了。

毕竟家有一院,如有一宝!比如有人可以拿来养花,过上与花草为伴的生活;比如有人会拿来种菜,这样每天都能吃上新鲜蔬果等等,具体就看我们怎么去利用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设计院子才能更吸晴呢?这里带来了一波案例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如果觉得不错,不妨收藏备用噢!

1、院子+碎石更有感觉。

2、蓝天白云下的院子。

3、下沉式院子,更有层次感。

4、

5、休闲式院子。

6、小院子,不大,但很精致。邀请三五个朋友聊聊天,温馨、惬意!

7、院子内外满目葱茏,养眼!

8、

密云风水_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以上就是四十三款有关院子的设计方案了,可以说效果都不错,非常迷人!有需要的不妨收藏参考备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谢谢啦!

北京天津之间的河北飞地如何形成的?

谢邀。看了题主的问题,想说的应该是廊坊北三县吧?关于这个问题,子渊之前也很感兴趣,为此还专门查阅了相关档案,这里就和各位详细介绍一下。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不少飞地,但是基本都是以村、乡、镇居多,然而廊坊北三县的面积多达1277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10万,堪称是中国飞地中的巨无霸。这块超级飞地包括了三河、香河、大厂三个县(市),位于京津两地之间,因此使得河北省成为中国地图上唯一需要标注两次的省份。也正是由于廊坊北三县的存在,使得河北省的飞地面积位居全国之一。

▲河北地图(中部飞地即为北三县)

那么,这块大面积飞地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简言之,这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和天津这两大直辖市不断扩充郊区所造成的。1958年,北京开始了建国后规模更大的一次扩界,原本是河北的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共9个县,在这一年都先后划入了北京。1973年,原属河北的蓟县又被划给天津。京津两地的扩张,一下子把三河、香河、大厂三县和河北分开了,廊坊北三县飞地就是那时形成的。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航拍

由于地接京津,廊坊北三县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综合经济能力一直位居河北前列。再加上这里土地价格相对便宜,所以很多北京市的新兴产业、家具企业、家畜屠宰行业等纷纷落户此地。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北京人和北漂定居,因此当地 *** 允许居民同时申请北京和河北区号,大有一种京冀“混血儿”的感觉。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关系都这么密切,干脆就合并好了,把这里划给北京或天津都行,为什么还要留着这个飞地呢?

更令人费解的是,飞地之中的三河市(县级市)燕郊镇,距离 *** 的直线距离只有30公里,远远小于密云、怀柔、延庆等北部郊区到北京城区的距离,而且燕郊镇的经济也比这些郊区发达繁荣。同理,胜芳镇到天津也只有30公里左右,远远小于蓟县到天津的距离。那么,这两个直辖市非得舍近辖远呢?说到这里,就必须要提及一个攸关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水源。

▲ *** 城楼

能够建城为都的城市,都是地理位置极好,水源充足的地方,北京自然也不例外。总体而言,北京城内主要依仗于西南方的永定河水系和东北方的潮白河水系。建国以后,由于人口逐渐增加,五六十年代时又开辟永定、京密两个引水渠,引这两条河水来供市民使用。不过永定河的流量变化很大,夏季需水量大的时候不一定有水,冬季需水量减少时,河水流量又特别大。为此,人们更倚重于潮白河水系,尤其是京密引水渠的建成,就标志着北京城的主要水源由古时的永定河转变为东边的潮白河水系。京密水渠,取水于密云,经怀柔走昌平,过昆明湖后与永定河引水渠汇合,入玉渊潭和护城河,供应北京全城。

▲永定河、潮白河水系图

然而不管怎么引水,随着北京的快速发展,生活和工业用水量也是涨得厉害,这两处水源已经很难满足这一巨大的需求量。于是北京开始进行郊区扩建,前文曾提到河北九县并入北京,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北部长城脚下的县,每个都为北京带来一个巨大水库,这些郊县的并入,给发展中的北京注入了充足活力。看到北京成功解决缺水难题后,同样是直辖市的天津也坐不住了,也向河北提出需求。

▲密云水库

就这样,拥有于桥水库的蓟县被划入天津。到了1983年,天津又启动了引滦入津跨流域调水工程,每年由河北向严重缺水的天津供水10亿立方米,这才算是让天津解了渴。北京天津的问题解决了,廊坊北三县就留给了河北,毕竟河北也要发展和用水,所以京津不好开口再要,最终就形成了这么一个超级飞地。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

永琪死后葬在了那里?

据史 *** 载,永琪死后葬在定陵,也就是太子陵!这里葬着乾隆的另外两个儿子。

和硕荣纯亲王永琪,字筠亭,号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封荣亲王,生于乾隆六年(1741年),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去世时年仅26岁,但是去世时已有后人,永琪的福晋姓西林觉罗氏,是清代大学士鄂尔泰的孙女,并非是什么还珠格格,也不是剧中另外所说之人,荣纯亲王的第七代孙就是著名的满学家清史专家启孮先生,老先生现居北京海淀区。永琪府邸荣王府在宣武门内太平湖西侧,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其府门、正殿、后楼等建筑仍然可见。

荣王死后下葬定亲王墓。定亲王墓俗称太子陵,是乾隆皇帝长子安定亲王永璜和三子循郡王永璋、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墓,位于今不老屯镇杨各庄村二里许,风水极佳,是清朝唯一一处埋着三位成年王爷的坟墓。1947年护陵章京齐国臣被人民 *** *** ,1953年太子陵红墙被毁。太子陵保存完整直至1958年,由于修建密云水库,遂将太子陵全部拆除。地宫因从未被盗,挖开后殉葬品十分丰富,后移入首都博物馆收藏

那它在历史上曾出过哪些名人呢?

于都县历史悠久,建县与西汉时期。这里曾是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 *** 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也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从这里走出了10位开国将军,简要介绍其中的6位。

▲谢正浩(1914-1992),江西省于都县大迳村人。1932年入,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1军团第3军9师26团排长,第1师2团连长,红1军团防空大队副大队长等职。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侦察科科长、作战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司令部作教科科长,关中军分区司令部作教科科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771团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6纵队教导旅参谋长,之一野战军6军16师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之一野战军第6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迪化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志愿军军副参谋长,海军旅顺基地参谋长、基地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60年8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

▲曾庆良(1917—1996),江西省于都县大庆村人。1933年入,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21军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军委无线电台见习报务员,红1军团电台报务员,红四方面军电台报务员、电台台长,军委电台报务员、队长。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军委电台报务员,绥德警备司令部电台队队长,军委电台队队长,军委3局无线电科副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通信科科长兼无线电中队中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绥野战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西北军区通信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通信处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处长兼西南军区通信学校校长,军事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雷达工程学院院长,通信兵工程学院院长, *** 通信部军事科学研究室主任, *** 通信部副主任等职。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杨思禄(1917—2020),江西省于都县曲洋村人。1933年入,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1军团2师警卫班班长。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343旅警卫连排长,冀热察挺进军第37团副营长,营教导员,冀东军分区特务营营长,冀热辽军区特务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热辽军区热河纵队第25旅旅长,冀东军区第12军分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教导第3师师长,第二野战军直属教导第2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第5航空学校参谋长、副校长,空军师长,空军第11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6军副军长、军长, *** 空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1961年8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

▲康 林 (1916—1995),江西省于都县觉村人。1933年入,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广东省南雄县游击队队员,赣南游击队特务员。参加过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战时期,曾任 *** 第1支队2团连副指导员,第1支队教导大队队长, *** 第1师3旅7团营长,如皋警卫团参谋长,苏中军区特务团参谋长,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南通警卫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中野战军第1师1旅3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参谋长、先遣纵队第4支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24军72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第24军72师师长、第24副军长,陆军第28军副军长、军长, *** 副司令员等职。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街。

▲黄经耀 (1915—2005),江西省于都县桐溪村人。1935年10月入,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1军团政治部通信班班长,参加过红军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排长,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连长、副营长, *** 3师7旅20团营长、第8旅22团副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2纵队4师10团团长,第2纵队10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39军115师副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四野战军第42军126师副师长,志愿军42军126师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之一副司令员,陕西省军区司令员, *** 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等职。1964年4月晋升少将军衔。

▲张耀祠(1916—2010),江西于都县石灶村人,1935年10入,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保卫局6中队队员,红8军团保卫局特务队队员、侦察科科员,国家保卫局特务队班长,军委总政治部特务队班长等职。参加过红军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副官,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招待所所长、主任,中央教导大队三中队队长,中央教导大队大队部保卫干事,中央警备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组织股副股长,中央警备团团部参谋,中央警备团供给处副主任,中央警备团二营政治教导员,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12大队(中央警备团晋察冀支部)政治委员,中央警备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 *** 中央纵队 *** 第2师副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 *** 警卫师副政委,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兼 *** 团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委 *** 兼 *** 团长, *** 警卫局副局长, *** 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网友评论

在线测算
侧栏广告位

八字测财运



八字测爱情



八字测事业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八字测爱情运



八字测情感



八字测情感



八字看你有桃花吗



八字看你的爱情



八字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