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风水_到底有没有搬运明十三陵的原材料

admin04-2035

昭陵风水,到底有没有搬运明十三陵的原材料?

要回答清朝皇陵“清东陵”在修建过程中,有没有搬运“明十三陵”的原材料,或是说有没有“拆大改小十三陵”的问题,需要把这件事仔细梳理一下,这样才可能得出比较恰当的结论。

清朝修缮十三陵,还要从乾隆皇帝说起。清乾隆五十年(1785)三月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三月,清王朝对明十三陵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使一些残坏的陵得以修复,耗银28.6万余两。这本身应是做了一件好事,却费力不讨好,乾隆帝落下“拆大改小十三陵”的名声。

神路石像生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据《乾隆朝实录》第1226卷记载,清乾隆五十年三月甲寅日,乾隆帝致祭明长陵,他见到各陵寝的明楼享殿,很多都有损坏,神牌龛案,遗失无存,为此心中感慨。他认为明代中叶以后,国事废弛,不念祖宗,不修葺陵寝;加之明朝末年经过农民军的扰乱,无人守卫等,造成现在的样子。假如明朝后代之君,能每年修缮,不至于百余年的明陵就破败成这样子。

所以,乾隆帝谕旨,对明代陵寝,修缮保护。这次修复诸明陵殿宇等,派尚书刘墉、德保、金简、侍郎曹文埴、德成,负责各项工程,务期完成。完成后命令地方官,随时稽察,小心防护,严禁砍柴刈草。

长陵

修复后的十三陵,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样修缮,变动较大,确实有一些被拆除、拆大改小、复建时缩小规制等问题,但也有的扩大了,有的改建结实了。主要情况简介如下。

1、缩小间数:永陵、定陵的祾恩殿由重檐7间缩为单檐5间;永陵、定陵的祾恩门由5间缩为3间。2、缩小间量:景陵、昭陵、庆陵、德陵的棱恩殿间数未变,但都缩小了间量;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昭陵、庆陵、德陵的棱恩门缩小了间量;康陵的明楼,因被农民军烧毁,在修缮时缩小了。3、一些建筑被拆除:各陵的宰牲亭、神厨、神库、配殿、祠祭署等建筑都被拆除,不再复建。4、石碑露天: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的神功圣德碑亭被拆除,在原台基上修建宇墙。

景陵

昭陵风水_到底有没有搬运明十三陵的原材料

5、改用结实的材料:各陵明楼(永陵、定陵除外),原是木构梁架屋顶形式,修复后改为条石发券的无梁殿式结构形式;长陵神功圣德碑亭由木质梁架改为条石发券结构。木质梁架改为条石主要是从更结实的角度考虑。6、思陵的扩建:思陵在修缮中,扩大了规模,增建了建筑。思陵初建时,享殿3间,陵门1间,无宝城、明楼。此次修缮,享殿扩建为5间,陵门扩建为3间,新建宝城和城台,将原来平地碑亭改建在城台上成为明楼。通过修缮,思陵确实上了一个档次。

献陵

拆十三陵的建筑修建清东陵纯系误传。在这次修缮中,清廷确实搬运了“明十三陵”的原材料。刘墉等人的一份奏章中提到,拟运回京城,以备京城各工程取用的材料及数量,包括旧砖130万块、大小楠木238件、木墩头584件、改砍糟楠木224件、小件楠木截头折方25700余尺、花斑石500余块。这些材料用于京城内其他工程,并没有用于修建清东陵。

拆大改小是因为很多木料、砖已经朽坏,而新的材料不足,完全按照原样修缮,耗费巨大,改小和不再修复一些建筑就不难理解了。

乾隆修缮十三陵的原因是出于巩固清廷的需要,这样可以得到国内各族,特别是汉族的支持;二是表明接受汉族文化的态度,承认明朝和历代帝王,因而对明陵墓进行修缮保护。所以说,用十三陵的材料去修清东陵,是没有根据的,史料中也没有记载。清廷若用十三陵的旧砖、木墩头等材料修东陵,那真成历史笑话了。

昭陵风水_到底有没有搬运明十三陵的原材料

为何被明朝皇帝所钟爱?

在中国,风水文化由来以久,阴阳宅的地理选取和配置,一直影响着国人的文化生活。不少人都认为阳宅风水搭配好,能和乐旺家兴业,健康长寿;阴宅选配得好,有利子孙兴旺发达,福禄长远。那么为什么十三陵为明朝皇帝所钟爱呢?自然也和所谓的风水好有关了。

明十三陵坐落于今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东、西、北环山,南有一小河蜿蜒曲折而去,中部为平原盆地,在风水上正适合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良好风水格局,十三陵正处在中部平原上。十三陵是指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有明一朝共经历了十六个皇帝,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明孝陵;第二任皇帝建文帝被其叔朱棣以“靖难”之名赶下台,不知所踪,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在土木堡之战中被瓦剌俘虏,国不可一日无主,在太后和以于谦为首众大臣拥护下荣登帝位,是为景帝,展开北京保卫战,最终瓦剌被赶跑,后来英宗又被放回,在心腹密谋下,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成功,不承认朱祁钰为帝,将其在天寿山修的陵墓捣毁,后以“王”的名义将其改葬北京西郊玉泉山。除这三位皇帝外,其他十三个皇帝的陵墓都建在这里,史称明十三陵。明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分别是:成祖的长陵、仁宗的献陵、宣宗的景陵、英宗的裕陵、宪宗的茂陵、孝宗的泰陵、武宗的康陵、世宗的永陵、穆宗的昭陵、神宗的定陵、光宗的庆陵、熹宗的德陵、思宗的思陵。当初明成祖朱棣煞费苦心让风水师在此选墓地,并不仅仅因这里风水好,也有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同时也是“天子守国门”的边塞要地。

本以为这里是绝佳墓地的朱棣,却没想到入住这里的十三个皇帝,寿命都很短,只有朱棣活了65岁,世宗嘉靖帝活了60岁,神宗活了58岁,宪宗活了41 岁,其他九位皇帝都没活过40岁。如果明成祖能知道这一缺陷,当初还会不会选址这里呢?😊

孝庄太后为什么死了之后没有丧在盛京?

回答问题前先纠正题主的错误,孝庄太后死后并没有葬在北京,而是葬在了遵化清东陵陵区风水墙外。所以问题应该表述为:孝庄太后死后为什么没有葬在盛京,而是葬在了东陵风水墙外?

其实问题可以分解为两个,先回答孝庄太后为什么没有葬入沈阳昭陵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清代的皇后及后妃都是随葬在皇帝陵寝里,所以孝庄太后的昭西陵就显得与众不同,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就是孝庄太后立有遗嘱。

孝庄太后曾当面对康熙嘱托身后事

康熙26年12月25日(1688年1月27日)孝庄太后病逝,享年75岁。在病逝前孝庄太后曾当面嘱咐康熙皇帝说,太宗皇帝梓宫奉安已久,因为卑不动尊的原因不方便合葬,要是另外建造陵寝未免劳民伤财,于心不忍,并且心里牵挂你们父子,不忍远离,所以务必在遵化安厝,这样就死而无憾了。

▼清实录原文

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从孝庄太后的遗嘱来看,她为什么没有葬入沈阳昭陵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昭西陵老照片

另外一个问题,孝庄太后为什么最后会葬在东陵陵区的风水墙外呢?我觉得原因有二。

*** 康熙皇帝将孝庄暂安在风水墙外

很多野史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孝庄太后曾下嫁多尔衮,以此做为一种惩罚,其实根本不可信。我认为康熙皇帝将祖母暂安在风水墙外恰恰是因为自己对祖母的感情太深了,导致无法取舍葬地而只好暂时安奉在风水墙外,这样也方便自己来祭祀祖母。只是没想到一下就暂安了37年之久,直到康熙皇帝驾崩也没有为祖母选择好葬地。

▲昭西陵位置图

康熙皇帝对祖母的感情非常深厚,孝庄太后病重期间,康熙皇帝亲自在慈宁宫侍候,还曾到天坛为祖母祈福增寿,甚至祈祷上天减掉自己的寿命为祖母增寿。孝庄太后死后,康熙皇帝在梓宫前昼夜痛哭水米不进,最后导致昏迷。因为不舍祖母离去,孝庄太后梓宫本应在29日前移出紫禁城,因为清朝有年内丧事不应逾年的传统,但康熙皇帝不顾大臣的劝阻执意将祖母梓宫留到年后正月十一才发引。这些事情完全可以说明康熙皇帝对自己祖母的感情有多深厚。

▼清实录史料原文

上曰、尔等所云忌讳、祗为朕躬。朕殊不避忌。朕前祷天坛、尚欲减朕年以增太皇太后之寿。岂以梓宫踰年发引、乃有避忌乎。如有所忌、朕躬当之。否则忌讳之说、虚诞不足信、亦可以破后人之疑、使皆以朕为法。太皇太后梓宫、可择正月十一日发引

正是因为康熙与祖母的感情深厚,所以导致康熙皇帝在祖母葬地的选择上左右为难,按礼制应该选择昭陵,按遗嘱应该在遵化,但选择遵化又有难题,是在东陵陵区里边还是陵区附近?康熙无法取舍祖母的葬地,只好将祖母梓宫暂时安放在大红门旁边的风水墙外。有一点要明确,暂安只是将孝庄太后梓宫临时停放在这里,并不是要最后葬在这里。

这里还要提到一点,暂安奉殿是由紫禁城慈宁宫迁建来的,原因就是这座宫殿是刚建好不久的,孝庄生前十分喜欢,但没多久孝庄就病逝了,所以康熙皇帝为表孝心就将宫殿迁建到暂安地改为梓宫临时停放的暂安奉殿。

▼清实录史料原文

伏思慈宁宫之东、新建宫五间、太皇太后在日、屡曾向朕称善。乃未及久居、遽尔遐升。今于孝陵近地、择吉修建暂安奉殿、即将此宫拆运所择吉处、毋致缺损。著拣选部院贤能官员前往、敬谨料理。天气甚寒、务期基址坚固、工程完备。尔等即传谕行

*** 雍正皇帝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

康熙皇帝直到最后驾崩也没有确定祖母最后的葬地,所以导致祖母梓宫暂安达37年之久。雍正皇帝继位后,觉得总是这样暂安不是办法,思来想去遂决定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

▲昭西陵隆恩殿老照片(暂安奉殿)

那么雍正是怎么考虑的呢?在昭西陵动工告祭景陵(康熙)的祭文里就有答案。祭文的大概意思是说:暂安奉殿是父亲康熙皇帝依照孝庄太后遗嘱暂时安奉在这里,经过三十多年,康熙皇帝执政长久,子孙繁多,海宇升平,黎民康阜,证明这里是个好地方。胤禛思来想去觉得古合葬之礼,本来没有定制,神灵所通不受距离远近的限制,所以因地制宜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

▼清实录史料原文

为暂安奉殿,历三十余年、我皇考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且海宇昇平。兆人康阜。胤禛祗绍丕绪。夙夜思维。古合葬之礼。原无定制。神灵所通。不间远近。因时制宜。惟义所在。即暂安奉殿。建为昭西陵。以定万年之宅兆。

总结

孝庄太后的昭西陵之所以建在东陵陵区的风水墙外是因为昭西陵是由暂安奉殿改建的,本来是康熙皇帝选择的一个临时停放梓宫的地点,最后雍正皇帝把它选定为孝庄陵寝的正式地点。其实这样做即满足了孝庄太后生前的愿望又明确了昭西陵属于昭陵体系的礼制,可以说雍正皇帝的做法两全其美啊!

为什么说洛阳金村大墓是中国考古的痛?

简单地说,洛阳金村周天子墓被盗案,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更大的盗墓案和文物流失案之一,也是国外盗墓贼与国内不良商人趁我国积弱时期,相互勾结,倒买倒 *** 宝级文物最有利的明证。因此被称为“民族之痛”、“中华文物之殇”。

下面诸位看官请带着悲愤且听土鳖君慢慢的盘一盘“洛阳周天子墓被盗案”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事儿。

洛阳,金村,上承2000文明的地方

洛阳,这个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00年的建都史的历史巨城,文物巨城和文化巨城。是广义上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在中国的历史大戏中长期占据着C位的主角。从东周到金朝共有十三个政权在洛阳设立过都城,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文化遗产,这些全都是中华文明和历史的骄傲。

1928年,一场暴雨,让一个离着白马寺不远的小村落名扬四海。

谁也不曾想到,村东头500米外那片曾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宫城核心区的土地上竟被豪雨冲出了8座东周时期的天子大墓。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东周的王陵到底在哪?是困扰着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千古难题。虽然《水经注》、《合校水经注》等历史资料对东周王陵的位置有过还算是详细的描述。但直到上世纪30年代金村周墓发现之前,一直踪迹全无。

由于没有相关资料可以参考,关于金村大墓的断代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梅原末治的“秦墓说”,再到后来的“韩墓说”,最后到唐光先生的“周墓说”,关于金村大墓的身份之争持续了15年之久。

一段充满了屈辱与悲伤的往事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对于河南甚至中国来说是非常非常混乱的一段时期,奉鲁联军与冯玉祥的大打出手,给这片本来就贫瘠的土地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河南的社会、经济陷入了一片的混乱之中,仿佛一片没人管理的荒地。

但这段时期,又是河南文物历史上花团锦簇的一段光景,由于淮海铁路的修建和洛阳铲疯狂的下地,一批又一批的精美文物重见了天日。

文物的大量涌现吸引了两部分人的目光,其一是一群打着传教、教学的幌子,实则 *** 、贩卖文物的外国人。其二则是与其内外勾结,吃里扒外的中国文物贩子。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开封、洛阳、安阳等历史文化名城之中皆有这些人的身影,他们终日在文物摊和农村乱逛,贪婪的搜索着每一处有关文物的信息。

1928年,一场连绵多日的瓢泼大雨落在洛阳的东北部地区。村民们感觉到伴随着电闪雷鸣,村东头的大地也在隆隆作响,仿佛地下有什么东西不是那么安分,急欲从土中钻出来。等雨停之后,村民们连忙跑到声源地去看个究竟,映入他们眼中的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坑,坑下面似乎有些闪闪发亮的东西。

金村,地处邙山的南麓,是古墓葬的集中区,村里早就有“下洛阳铲”的营生。有经验的村民看了一眼大坑就知道,发大财的机会可算是来了。

几个精壮的男青年下到坑底,从泥土里拽出了几件青铜做成的编钟和鼎罍。东周的八王墓就这样毫无尊严的重现人间。

从此之后的六年时间里,金村附近再也没有了耕牛和牧童,没有了春华和秋实,剩下的只有贪婪、贪婪和贪婪。

在村民们夜以继日大肆发掘文物的同时,国外的强盗和国内的奸贼也像闻着鲜血味道的蚊子一样追逐到那里。

怀履光,英裔加拿大人。名义上的圣公会传教士、红十字会长和慈善家,暗地里做的是为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搜集中国文物的勾当。

兰登·华纳尔,美国人,怀履光的洋哥们。名义上是出身于哈佛大学的冒险家,考古学者,实则是文物大盗,他最臭名昭著的事迹是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文物洗劫一空,连墙上的壁画都用特制的胶布剥离带走。

山中定次郎,日本更大的古董拍卖行山中商会的老板,民国初期清皇室流出文物的主要承销人,欧美最知名的东方文物贩子。

卢芹斋,浙江湖州人,国府大员张静江的家仆,卢吴公司的老板,欧洲文物市场 *** 红人,吃里扒外的文物汉奸,恶贯满盈的文化“ *** 贼”。他最臭名昭著的事迹正是主导了“金村文物”大肆的外流,再则就是将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在摸金校尉们首次光顾金村大墓一月之后,怀履光的福格探险团、华尔纳的美国探险团和山中定次郎的日本探险团相继赶来,把 *** 顶到村民的脑袋上威逼他们挖掘自己老祖宗留下的珍宝,然后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再卖给他们,这一挖就是6年,挖出的宝贝达上千件,以吨计,其中以华尔纳盗走的玉器最多。

金村大墓被盗文物流落在十几个国家,文物大部分难以追查,而留在国内的仅有3件。仅日本学者梅原末治所能搜集到的有藏主姓名的文物就有238件之多,全部被他收集到《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一书之中。

孤悬海外的中国文明之光

下面请跟土鳖君一起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流失文物的世界,一起去看一看那些仍孤悬海外的“中国文明之光”。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好玩的知识才刚开始。

你觉得沈阳这个城市怎么样?

哈尔滨——太冷、长春——太静、大连——太贵,所以沈阳应该是生活在东北的更佳选择。

活在这座城市里,就象一滴水融入大海——舒服!吃的、玩的、穿的、用的,高档、中档、低档,应有尽有。

我对沈阳的最初印象停留在五岁那年。一个阿姨在沈阳下车时把她的座位让给了我,于是我一直记住了她丰润美丽的容颜,也记住了沈阳站 很昏暗,很压抑的一个车站。

昭陵风水_到底有没有搬运明十三陵的原材料

十七年后我大学毕业到沈阳工作,已经不是我儿时的模样。正象那首歌中唱的:“大街小巷是人来人往,马路上灯火辉煌。”

习惯了长春的马路直来直去,到了沈阳发现自己找不到北了。摊开地图,马路都是斜的,让我不知所措。我之一次坐210去联营,当我终于从车上下来后,觉得自己好象刚经过了一次抗眩晕训练。我的天啊,拐了n多个弯啊,让我彻底晕菜啦!还从来没坐过拐这么多弯的公汽呢。后来发现,比这还能拐的线路多去啦!

也不能说没有直的街道,黄河大街、青年大街,都很适合骑自行车。曾经和同事骑车去展览馆逛美食节。从北行出发,几乎是穿过了整个沈阳,自己都佩服自己。

沈阳的商业气息很浓,闻名全国的五爱街就毋庸多言了,中街、太原街两大商业圈是商家必争之地。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尤其是周末去逛街的时候几乎迈不动步。沈阳的时尚气息还是很浓的,时装很时髦,绝对不比其他大城市落后。什么色彩咨询啊之类的新鲜事物也都早早在沈阳落户并为人们所接受。

沈阳的超市很多, *** 、沃尔玛、乐购、华联,纷纷在沈阳抢滩登陆,小型的更不必说了,遍地都是。一去超市就发现大家都一车一车的买东西,常常怀疑是不是不要钱啊!这充分说明沈阳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滴。

沈阳没有太著名的大学,相对来讲,学术氛围就要差很多。书店又大又多,但很难发现学术类的书籍,不说别的,为了买一套王力的《古代汉语》就费了我无数力气。每年都会有好几次书市,也有大型的图书批发市场,但很难买到真正喜爱的书,的确让人很烦恼。

不过这种状况可能会逐渐改善,辽宁大剧院、辽宁博物馆都修得很漂亮,一个肯在文化产业上投资的城市,人文素质的提高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曾经是清王朝的都城,沈阳故宫无言的诉说着三百年前的辉煌。

每年9月18日的夜晚,整座城市都要响起长长的警笛声,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每当听到那凄厉的声音,我常常觉得这座城市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耻辱,真的很沉重。

古老的帅府沉默地伫立在这座城市的中央,静静地凝视她走过沧桑。

从共和国的长子,重工业的基地,到重度污染的城市,到无数工人下岗,到轰动全国的慕马大案,到北站商业中心区的崛起,但浑南的开发,到振兴东北,一步又一步,这座曾经名为盛京的城市,穿越了历史的长河。

无论如何沧桑变换,沈阳人真的很有韧性,永远是不太分平翘舌的有特色的口音,永远认认真真地过平淡的生活,永远高高兴兴地玩扑克,永远大口喝扎啤、吃肉串、涮火锅。不论发生了什么,都心平气和,有点荣辱不惊的劲头。但沈阳人很有那种优越感,对家不是沈阳的外地人,总是另眼相看,就和北京人看外地人的那种眼光一样。

好玩的地方也很多,棋盘山的滑雪真的很过瘾,坐冰滑梯会让人重温儿时的记忆。植物园也很有特色,那些形形 *** 的桥挑战敏捷程度的极限,但掉进水里的人仍旧很高兴。

据说一座城市如果依山面水是更好的,照这么说,沈阳背靠棋盘山,面对浑河水。风水真的很不错。

这里应该算我的第三故乡,等着看她的新模样!

这是我2005年9月写的一篇文章,表达我对沈阳的喜爱之情。虽然我已经定居南方,但我真的爱沈阳。

图片来自 *** ,致敬作者。

网友评论

关注我,为您分享通俗易懂的易学知识,免费测算服务!

微信公众号:煜阳君

微信:yuyangsyi

在线测算
侧栏广告位

八字测财运



八字测爱情



八字测事业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八字测爱情运



八字测情感



八字测情感



八字看你有桃花吗



八字看你的爱情



八字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