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风水_为何日子过得如此心酸

admin04-1830

清西陵风水,为何日子过得如此心酸?

道光的节约是出了名的,他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须要省吃俭用。他在养心殿中整日盘算的就是如何省钱,并以自身为榜样试图起到警醒百官的作用。于是,龙袍打补丁之类的怪事频频发生在朝堂之上,大清的文武官员不得不跟风,皇帝、官员议论大政就好比是丐帮帮主和长老们开会。

道光有个独特的习惯,那就是,经常在上朝的时候跟手下的官员询问物价。每逢早朝,道光都会兴致勃勃的点名提问:“今天肉价几何?”、“昨日买两斤鸡蛋要多少钱?”然而,很少有官员正面回答道光的问题,他们不是胡乱搪塞过去,就是干脆回答不知道。

这倒不是因为满朝文武皆贪,道光时期的文武百官中有很大一批寒门子弟,他们自然了解市场上的物价,只是,害怕 *** 奸报复罢了。虽说,道光已严格削减宫人开销,可是,内务府的大臣们哪会乖乖舍弃这块大肥肉?

他们串通一气,在民间以正常价格采购日常用品和食材,回宫后又拟造账目,成百上千倍的从国库里报销。某次,道光皇帝看大臣曹振镛的裤子上打了几个补丁,就好奇的问道:“爱卿裤子上的补丁是花多少银子补的?”曹振镛仓促间胡乱应付道:“也就三两银子。”就是这么一句直接让道光龙颜大怒,当即宣召内务大臣问道:“上次修补朕的龙袍怎么就花了一千多两银子呢?”

内务大臣急中生智,沉稳对答,说皇帝的衣装自然与普通人不一样,龙袍打补丁必须得送到苏州城找更好的裁缝,还得用上更好的面料。况且,龙袍非比寻常,运送的过程中的请镖局做保,若非如此,龙袍有失我们的脑袋恐怕就要搬家了,所以说,一千两银子一点都不贵。

道光不但约束自己,还约束自己的后宫:嫔妃们平时的着装中不许出现锦绣,除了皇太后、皇帝、皇后三人以外,宫中的所有人不许在非节日吃肉。

道光与皇后相敬如宾,对妻子十分敬重。某年皇后过生日,道光决定亲自给皇后办一个盛大的晚宴。满清朝廷文武大臣皆前来皇宫送上礼物,随后留在宫中等待开席。宴席开始后,大臣们惊讶的发现摆在面前的只有一碗面。后来大臣们多方打听,这才知道为了举办这次宴会,道光帝特许御膳房宰杀两头猪作为打卤面款待众人。皇后觉得非常开心,因为,道光曾经非常明确的要求道:皇帝的生日、皇后的生日以及除夕、元旦等节日的宴席通通停办,这次皇后过生日已经算是道光破例了。

后来,道光又对食材的价格产生了好奇心,又召见了内务官员,询问鸡蛋的价格。内务府官员早就有了糊弄道光的经验,回答道:“每个鸡蛋三十两银子。”道光一听,大为震惊,没想到小小的鸡蛋竟然如此昂贵。换算成今天的物价,三十两银子的购买力约等于四千多块钱,道光平日里吃的天价鸡蛋必定是内务府从中捣鬼。

某次,道光接见曹振镛的时候问他早餐吃的什么,曹振镛想也没想就回答道:“臣早上喝了碗稀粥,还剥了个鸡蛋吃。”曹振镛哪里知道宫里的鸡蛋早已今非昔比?道光听罢心下不爽:“爱卿这日子过得也太滋润了吧,居然还能吃得起鸡蛋。”道光这一席话把曹振镛直接吓得跪在了地上,很明显皇帝着了内务府的道了,自己不明不白的成了 *** 污吏。曹振镛尽量替自己开脱,说:“今天吃的鸡蛋都是自家养的 *** 鸡下的,并不是在市面上采购的。”道光一听,十分高兴,原来,还有养鸡下蛋这么实惠的事,当即和皇后一起在后宫搞起了养殖业,让宫里的鸡蛋自给自足。

道光的更大问题就是只知道省吃俭用,却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其实他省下来的那点钱全都被内务府的奴才们中饱私囊了,于国于民根本无益。更为重要的是,内务府这个机构有一条盘根错节的利益链,宗室王公和朝廷重臣甚至是外省督抚们都牵扯在其中,要想彻底的整顿这个利益群体,显然道光还没有这个魄力和能力。或许道光的内心也知道自己节约根本没用,可是他在表面上不得不这样做。如此一来,全天下的官员也只是表面奉行而背地依然奢靡。

*** 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后,朝廷要分期向英国赔款,可是这些钱道光又不想自己掏腰包,而是责成各省督抚们想办法,最终这笔钱通过加派赋税来解决。这笔数额巨大的赔款朝廷居然没有拿出一两银子,而全部转嫁到了百姓身上,这也是后来太平天国爆发的主要原因。

边防上,道光帝也一直崇尚节俭,兵力不足和军饷短缺;治理黄河上,只要一提拨款道光帝就要打折。同样在漕运、海防上道光帝也是抱着能省就省的态度。面对大清的种种危机,这位大清皇帝只会从经济角度出发,怎么省钱就怎么干。而最终,一生崇尚节俭的道光,留给他儿子咸丰的是一个空虚的国库和一帮贪纵营私的帝国官员。

清西陵风水_为何日子过得如此心酸

易县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一直期望能在某个雪后的清晨,伴着咯吱咯吱那美妙的音乐,来一次清朝历史回顾之旅。今年北京的雪来的比往年晚了很多,本已放弃愿望之际,却又意外实现。一直密切这天气预报,预计周日华北有雪,所以,就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如若,周日清晨向窗外望去,下雪了!立即出门,

清西陵,这是一个山水组成的梦幻之地,无论山形地貌抑或气脉云势,都达到了风水学上要求的美好与吉祥。而镶嵌其中的营造了近两个世纪的四百多个陵寝建筑,则更大限度的融入了人的精神,表达了崇高永恒又恢宏精美的皇权意象。

相较于清东陵的熙熙攘攘,我跟喜欢清西陵,这里更贴近人心的平静与安和。事实上清朝的各处陵寝,从沈阳的北陵、到遵化境内的清东陵、再到易县的清西陵,其设计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可以从寝陵的外观与院落布局上评判出这里安葬是一朝天子还是后宫佳丽。

雪后的清西陵,淡淡的有些寒意,环绕园区的河水,更是似乎恬静地睡着了,只展示给人们冰封的冷峻。清西陵的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 蜂飞蝶舞 ,没有夏天壮观的暴风骤雨,没有秋天沁人的金桂飘香,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清西陵冬天的树木是枯瘦的,陵宫是冷硬的,行走的人,是孤寂的。曾经翠绿的柳枝也失去了往日的柔美,在瑟瑟的冷风中摇摇摆摆,但是依然从从容容,傲立于枝干上,怒放着生命的赞歌。

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完工于1915年,历时185年,占地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的14座陵寝中,葬有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2位公主,6位阿哥,共计80人。她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距今最近,保存最原始,集清代皇家建筑之大成的帝王陵墓群。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陵区古松参天,四季常青,碧水长流,如此山水风光为清西陵增添了几分悠美 ,大自然把陵区周围山川河流也都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灵气。

这是一个乾坤聚秀的全美之境,永宁山屏立于后,如巨龙横卧中原,是陵寝的靠山。南面有形态端庄的元宝山,天然陵口东西华盖山。东西两侧有九龙山九凤山作为环护左右的低岭,无数山岗,如手之有指,每两岗间平坦开拓处,诸陵在焉,花之瓣.笋之箨,层层包护。北易水河四季长流,如弯弓似飘带,柔如轻纱,造成来宜曲水向我,去宜顾恋盘旋,充分体现出水对帝穴的留恋之情。西陵陵区富有浓郁的园林气息,数以万计的苍松翠柏形成了一望无垠的林海。在绿色的海洋里,浮现出金光灿烂的琉璃瓦宫殿,陵区一山一水皆有情,一草一木总关情。可谓是“集天下秀美之大成,合阴阳适宜之形制 ”的完美佳境。

今天的清西陵游人寥寥,皑皑白雪覆盖了红墙碧瓦,阳光下的屋檐不时滴落融化的雪水,散落在那古老的青石板上,将那无限的晶莹剔透降临在人间。我在通往陵寝的路上留下串串脚印,体会着几百年前大清王朝的荣辱兴衰。

一位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雍正皇帝,一位扳倒天下之一 *** 和珅的嘉庆皇帝,一位处于 *** 战争的泥潭中苦苦挣扎的道光皇帝,一位希冀通过变法革新富国强民而最终却被囚禁至死的光绪皇帝,以及他们的后妃都长眠于此。清西陵的很多地方都有超乎规制之外的创意,比如雍正皇帝的泰陵大红门前那雄伟浩然的三架石牌坊,比如道光皇帝的慕陵香气馥郁的楠木大殿,又比如嘉庆昌陵的有“满堂宝玉”之称精美绝伦的紫花石墁地,还有孝和皇后昌西陵的神奇的回音石和回音壁,以及永福寺、行宫和亲王、公主园寝这些清陵建筑珍品的完好保存等等。当然还不能忘记那环绕陵区的古松林海等等,最真实的西陵,使您深陷在山水的梦幻以及历史的烟云里。使您有种与历史真实对话的感觉。

西陵漫步,树上的雪,淡淡的,簌簌的,轻轻的,随风舞动,就像是等待千年的精灵,迫不及待的,纷纷扬扬的飘落凡间,风儿为雪儿伴奏,洁白的舞裙,衣袂飘飘,舞动着千年的爱恋,那一份柔情与独特的魅力,让千千万万的人痴迷,驻足观看,流连忘返。这里红青碧瓦,同时又银装素裹。纷纷扬扬像漫天的梨花,洒落在一片红墙碧瓦,停留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有忧郁的铜鹤立于世间,雪落清西陵,和落在寻常百姓家一样,想来世上诸多事物,无不如此。可最终,都会像雪花一样,消失无踪,回归平静。

清西陵陵寝的建筑无论在规模和形制上,都反映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男性的王权主导,女性的屈辱荣忍,即便在其死后都要体现的淋漓尽致。皇帝的寝陵总是高贵宏大,三道碑林,院落层层叠叠;而嫔妃们则二十几人合葬于旁,我想没有几人能道的出她们的名字吧。所谓生命,不知可有高低贵贱之分,哪怕一株小草,生长在王侯将相家与山野村外亦是有别。

风,吹散了天空的阴暗,微蓝之中蕴 *** 云的身影。这样一个临近初春的时节,赏着冬之雪,迎着春之暖,品味着历史的味道,更是心灵的一种沉淀。于是我开始期待,能在某一个桃花盛开的清晨,在薄雾之中,记录下之一缕阳光照耀在这里醉人一幕……

雍正皇帝陵墓里放的真是金头吗?

说到雍正皇帝小编相信很多人还是知道的,雍正皇帝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雍正皇帝在位期间,还是做了很多的好事的,那么,雍正皇帝也是和其他皇帝一样,兴修了自己的陵墓,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网友在问小编,雍正皇帝陵墓里面放的是真的金头吗?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真山真水仙境般的清西陵,是清王朝在关内营建的第二处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园,它的出现,历史记载是因为风、水、土俱佳的缘故。

一、故事在这里开始

1980年4月8日,《北京晚报》突然发出了这样的一条消息:

雍正的泰陵在清理发掘之中,证实没有被盗,现在正在破土动工,金头之谜即将解开……

这条消息很快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人们在兴奋之余就是急切盼望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雍正金头之谜”得到彻底的澄清。雍正皇帝真的被侠女吕四娘刺死并拿走了脑袋吗?人们急切关注着泰陵地宫开启的一切消息。这则消息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先生的高度重视,他了解到泰陵地宫并未被盗的事实后,经过谨慎详细的思考,向国家 *** 提出停止开启雍正帝泰陵地宫的建议,国家 *** 对此非常重视,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向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发出了停止发掘泰陵地宫的紧急通知。

夏鼐,字作铭,浙江省温州市人。生于清宣统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910年2月7日)。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其中1956—1958年在北京市昌平县主持明代定陵的发掘。

4月11日,夏鼐先生亲临清西陵泰陵地宫发掘现场,仔细考察了发掘现场曾经有盗洞的泰陵发掘口后,再次重申了停止发掘的上级指示,泰陵已挖开的昔日洞口被堵上了,泰陵地宫中那种种的神秘再次被蒙上了往日的面纱,雍正皇帝金头之谜的揭开由于夏鼐先生的直接出面干预与人们擦肩而过。

清西陵为什么想要打开雍正皇帝的泰陵地宫呢?

原来,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过“ *** ”一段时期的低潮后,精神文化的需求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同一时期,同样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位于北京之东的遵化清东陵先后打开了乾隆陵、慈禧陵、香妃墓的地宫,这些清代著名人物的地宫的清理和开放,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许多疑案,更重要的是当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旅游事业因此而迅猛发展,并促进了经济和物质文化产业的连带发展。因此,守护着具有同样巨大文物价值和旅游潜力的易县清西陵也不甘寂寞,经过仔细勘察、详细论证后,他们提出了开启清理雍正帝泰陵地宫的大胆而又实际的方案,这不能不说是当时的正确抉择,因为在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成立前,人们就在泰陵的琉璃影壁下发现有一个盗口,而且当地人普遍认为该陵已经被盗匪盗掘过了,既然明十三陵和清东陵都已经有开启地宫的先例和成功经验,提出清理被盗掘过的泰陵地宫,国家 *** 很可能批准。

雍正帝这个历史人物,是清代皇帝中争议最多的一位。历史记载,雍正帝在其13年的皇帝生涯中,以强硬残酷的政治手腕惩治 *** ,大胆改革,推行新政,创立秘密立储制度,切实有效地扭转了康熙末年 *** 、政治荒废的局面。而在民间则是过多地流传雍正帝改诏篡位、弑父逼母、杀兄屠弟以及他的猝死、远离祖陵建陵等一系列传说故事,所有这一切都留给了人们太多的遐想空间和创作的思维。

在现在的人们看来,也许所有雍正帝之谜都能在雍正帝陵寝中找到答案或者相关的蛛丝马迹。于是,站在历史研究和陵寝保护角度上,雍正帝的陵墓都有必要打开。在精神和物质文明高速增长的今天,人们和历史研究者都将期待的目光瞄向了清西陵。

事实上,清西陵果然不负众望,及时而明确地向国家提出了这一要求,国家 ***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欣然同意了清西陵开启泰陵地宫的申请。

1980年4月8日,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为了顺利开启雍正帝的泰陵地宫,事前做了精心详细周密的开启计划和准备,河北省 *** 文物处的主要领导、专家,保定地区的一名副局长、易县文化局的一名副局长都到现场坐镇指挥。负责这次开启泰陵地宫任务的则是当地驻军58001部队的官兵。“雍正皇帝的地宫要开启了”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京津地区,许多新闻媒体闻风纷纷赶到易县的清西陵,清西陵一时成了人们议论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二、风景如画的陵园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梁各庄西,是清朝帝王选中的另一处山川秀丽、景色优美的风水宝地。

清西陵风水_为何日子过得如此心酸

雄峻的泰宁山层峦飞翠,叠嶂腾辉,犹如一道天然的围屏矗立于陵区北面,成为西陵之祖山。陵区西侧是太行山东麓,著名的西陵八景之一的云濛山,层峦叠嶂,蜿蜒起伏。东面的金龙峪等山峦盘旋远去。元宝山作为泰陵的朝山,端峙陵园之南。元宝山的东西两翼是东华盖山和西华盖山,巍峨耸峙,成为陵区之南的屏障。在大红门两旁又有九龙山和九凤山东西对峙,如天然门阙,其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陵口。西面的拒马河奔腾咆哮,波涛汹涌。南面的易水河清波粼粼,潺潺流淌。整个陵园群山拱卫,众水环流。陵园之内,数以万计的苍松古柏形成了一望无垠的翠海,遮天蔽日,松涛阵阵。

清西陵风水_为何日子过得如此心酸

在万顷绿涛碧海之中,红墙、黄瓦、拱桥、石雕镶嵌其间,飞金耀日,富丽堂皇,博大精深,气象万千。整个陵区“纷郁丽九光之霞,郁葱翠万年之秀”,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展现在眼前。而在陵区之外,另有八大美景尽收眼底,荆关紫气、云濛叠翠、拒马奔腾、峨眉晚钟、奇峰夕照、福山捧日、华盖烟岚、易水寒流。在“万年 *** 抱,日夜归来朝”的皇家陵园,风景如此美妙,令人震撼,令人向往。

清西陵是在我国古代风水理论指导下,将建筑的人文美与山川形胜的自然美高度有机结合的又一杰出典范。对此,清代的官书有详尽的描述。《清朝文献通考》载:

世宗宪皇帝陵曰泰陵,孝敬宪皇后合葬,敦肃皇贵妃从葬,在易州西三十里永宁山,本名太平峪。山势自太行来,巍峨挺拔,脉秀力丰。峻岭崇山远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间。前则白涧河旋绕,而清、滱、沙、滋诸水汇之;后则拒马河潆流,而胡良、琉璃、大峪诸水汇之。信天设之吉地也。

《续文献通考》载:

秀若拱璧,簇若云屯。考其潆洄,延袤千里计,所汇纳襟带百川。崇寝殿之也也,信天造之吉壤也。

在雍正、乾隆两朝任过多年直隶总督的李卫对泰宁山的山水形胜也有如下一段精彩的描述:

龙蟠凤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前后拱卫,诚如金城玉笋。蜀日记称易州一带山势峭拔、如花如火, *** 森严,灵气所钟,甲于寰宇。皆实录也。

西陵,这片沉睡在山水间的人间奇迹,曾经安静地藏在大自然赋予她的大好年华里,春花秋月,年复一年,忽然间,一群俗称“风水先生”的人来到这里观光浏览,由此,大清帝国的又一座皇家陵墓群——清西陵由此诞生了。

清朝的皇帝墓葬为什么要分东西两个陵?

具体原因历史界还在争论!有很多种说法。主要是因为雍正皇帝。有人说是因为他得位不正所以死后不敢和父亲康熙葬在一起,也有说只是单纯的因为风水问题,所以在清西陵另选福地建陵。而他的儿子乾隆帝遵循了昭穆制,父子不同葬,自己葬在了清东陵。此后清朝皇帝都采用昭穆制度分别葬在东西两陵,但也有例外。

古代皇帝下葬的过程是怎样的?

这要看是哪朝哪代的皇帝,太平盛世的皇帝,下葬时全国服丧,大 *** 大办;死的不是时候,或者陵墓没建好,有的放了几年才下葬;最惨的是一些末代皇帝还没准备墓地就死了,还得用别人的。

由于各时代下国葬的礼法、规格不同,就不细说了,今天聋王给大家说几个有痛点的悲催皇帝。

始皇帝没开个好头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驾崩,死前有两件事没做好:一是立太子,二是陵墓还没建好。死的也不是时候,正好是七月暑天。负责秦始皇生活的赵高发现皇帝驾崩后,打起了改立胡亥为太子的小算盘,秘不发丧,为了掩盖尸体散发出的臭味,就在车后拉了一车鲍鱼;胡亥继承皇位后,发现秦始皇陵墓还没有盖好,于是调动七十万民工抢建,建好后已经是九月了。秦始皇在防护措施很差的年代,一路奔波,加之陕西天气炎热,等两个多月后下葬进,已经烂得面目全非了。

光绪皇帝墓烂尾尸体放了一个朝代

1908年,光绪死的不是时候,驾崩后第二天,老佛爷慈禧太后也死了。别看光绪是皇帝,实权在慈禧手中,慈禧为自己准备的东陵已经建设了14年,于是很快盛大下葬;

慈禧平时挥霍无度,丧事又大 *** 大办,国库空虚,结果光绪帝的皇陵成了烂尾工程,没人去 *** 办这事。直到5年后,改朝换代到了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发现光绪皇帝的尸体还放在皇宫中的一间小黑屋里,有点于心不忍,才拨款加紧修建崇陵,光绪方入土为安。

崇祯皇帝借用别人的陵墓

李自成占领紫禁城后,发现在煤山上吊 *** 的明朝崇祯皇帝还没安葬。李自成这点还不错,没有没有 *** 崇祯的尸体,而是安排昌平州负责安葬。

当时 *** 在煤山发现崇祯皇帝的尸体后,用门板将他和周皇后的尸体一起停放在东华门外的放平民尸体的芦席棚子里,然后凑钱买了两口便宜的柳木棺材,用砖头当枕头,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放在了棺材里。

顺天府昌平州的官员接到李自成安葬崇祯皇帝的命令后,却没钱,没办法找了十个当地的土豪,让他们捐点钱算是安葬费。于是万事从简,在崇祯的柳木棺材上刷了点红油漆,周皇后的棺材上刷了点黑油漆,又让 *** 找了件皇帝、皇后平时穿的衣服、帽子换上。

但又为一件事犯了愁,明朝末年国库空虚,崇祯没为自己准备陵墓,

有人提出之前崇祯一位姓田的妃子葬在这,干脆借用一下吧。

这些明朝遗臣在田妃墓前,像老百姓办丧事一样,准备了猪、羊和纸叠的金银,然后打开了田妃的陵墓,把田妃的棺椁从原来的墓座上移下来,这时才意识到崇祯的棺材只有棺,没有椁,比妃子的还寒碜,于是将田妃棺材从椁里抬出来,把崇祯的放进去。

没钱办贵重的陪葬品,只能买了一些铜、铅赝品替代。之后大家点长明灯,发现田妃长明灯的缸中只有两寸多深的油,下面全是水,将就着用吧,大明都灭了,这长明灯·····

时间紧,其实是没有钱给崇祯刻立高大的石碑,于是找了砖头砌了个碑,用铁条加固了一下,虽然潦草,但也算是这些明朝遗臣心了。

看这 *** 皇帝,结局比老百姓还惨。

网友评论

关注我,为您分享通俗易懂的易学知识,免费测算服务!

微信公众号:煜阳君

微信:yuyangsyi

在线测算
侧栏广告位

八字测财运



八字测爱情



八字测事业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八字测爱情运



八字测情感



八字测情感



八字看你有桃花吗



八字看你的爱情



八字看感情